“信单链”类产品在2020年后引来迅速发展,伴随“电子债权凭证”在产业及金融两端的创新,供应链金融发展高歌猛进。“多级流转”、“区块链”、“智能审核”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逐步颠覆银行、商业保理公司等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在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结合监管做好产品设计运营,是各大供应链金融平台的重点。融易学精品课程《电子债权凭证及供应链金融设计运营实操训练营》应运而生,旨在帮助学员深入了解电子债权产品及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知识和实操技能,提升在复杂环境下的设计运营能力,有效规避风险,实现业务保量增量。
适用人群:供应链金融平台、金融科技系统厂商、商业保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及对电子债权凭证业务感兴趣者
一、课程亮点
前沿洞察,供应链金融平台全景拆解:深度剖析电子债权及供应链金融最新动态,帮助学员把握前沿趋势。以电子债权及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知识为基石,通过对电子债权凭证回顾、供应链金融平台拆解、应收类业务发展及脱核链贷等内容的深入讲解,构建起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创新突破,应收账款业务重难点:聚焦行业痛点,给出创新解决方案。如应收类去凭证化应对监管、脱核链贷优化风控流程,同时探讨融资要素创新、识破市场乱象,助力学员突破瓶颈,驱动业务稳健发展。
一、讲师
16年+供应链金融从业经验,供应链金融平台、产品专家
从业 16 年,有股份制银行,互联网银行,国有银行下属专业子公司从业经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曾主导业务规模超过 5000 亿+,注册用户 50 万+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整体发展。现为某平台产品总监,对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商业模式、线上设计、运营、用户体验等方面有切身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商业洞察。
二、课程大纲
2025年2月28日
《电子债权产品及供应链金融设计运营实操训练营》
第一章电子债权凭证狂欢
1.保理产品的发展历程:
1.1正向保理:朴素年代的保理,可有可无,2015年前
1.1.1银行客户经理视角,完成保理业务的全流程
1.1.2资金监控和三流合一的矛盾
1.1.3某行十年业务拓展,余额200亿元
1.2反向保理:纯真年代的保理,运营死局,2020年前
1.2.1保理在线化(线下转线上,解决操作风险)
1.2.2反向保理与正向保理的差异(核心企业责任参与)
1.2.3银行客户经理视角,完成反向保理业务的全流程(对比正向保理)
1.2.4银行供应链金融挑战(三大挑战)
1.3电子债权凭证:激情年代的保理,颠覆银行原有模式
1.3.1电子债权凭证的市场现状(业务规模、服务模式)
1.3.2主要参与者的经营模式(市场前4大,银行前4大)
1.3.3供应链金融平台+银行的业务模式
2.政策收紧,金融监管:监管年代的保理,等待靴子落地
2.1产业端监管,金融端监管
ü2.2原因探究分析
第二章商业汇票的反击
1.2020年4月24日票交所上线供应链票据平台,应收账款票据化第一步;
2.2019年8月16日票交所创新标准化票据融资新模式;
3.人行2023年1月1日实施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
3.1明确票据种类(银票、商票、财票、供票),供票平台持续增加
l3.2信息披露平台,商票与电子债权凭证,此消彼长
4.上海票交2024年1月1日上线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
l4.1票据可拆分——融资变现才是王道
l4.2系统升级,功能完善——6大功能亮点
5.票交所2024年11月29日发布《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操作指引》——商票的ABN和ABCP
5.1标准化票据已死(存托概念)
5.2与票据ABS的差异(票据追索和SPV的风险隔离;票据代持)
第三章“拆解”供应链金融平台
1.一个央企子公司“电子债权凭证”的操作流程:深度绑定企业付款操作
2.供应链金融全景图
2.1各个生态参与方(产业链企业、系统厂商、平台运营、资方)
l2.2系统功能架构(渠道层、产品层、功能层)
3.供应链金融平台核心能力:
l3.1真实具备的核心能力
3.1.1获客能力:下线核企营销,线上批量获客
3.1.2运营能力: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操作指导
3.1.3科技能力:人工+智能,高效审核贸易背景材料
3.2假装具备的核心能力
3.2.1区块链:信任与非信任的悖论
3.2.2物联网:应用较少
3.2.3大数据:有数据,但是离“大数据”较远
4.狂欢背后的隐忧
ü4.1偷换概念:非支付工具,仅是应收账款转让
ü4.2收费乱像:对核企返费,对链条收费
ü4.3票据中介:推高融资成本
ü4.4贸易背景:贸易背景材料真实性审查问题
ü4.5平台过剩:良币驱逐劣币
ü4.6监管缺乏:无确切监管机构
ü4.7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有漏洞
ü4.8资金清分:合规风险
第四章凭证&供票&商票
1.凭证、供票、商票业务对比(业务量对比/市场接受度对比)
2.凭证、供票、商票差异
2.1适用法律不同/主管单位不同/银行产品不同
l2.2核心企业使用场景不同(便捷程度/报表科目)
l2.3运营模式不同(私域/公域)
l2.4身份认证不同(强认证/弱认证)
l2.5资金清分不同(凭证类产品的清分功能演进/票据的资金清分)
l2.6银行资产性质不同
第五章应收类业务平台发展思路
1.“横”“纵”方向拓展
l1.1“横向拓展”:向企业之间的贸易结算服务延申
l1.2“纵向拓展”:打造企业的对外支付的统一工作台
2.“去凭证化”的监管应对方案:头痛医头的方案,虽然简单,但是有效
l2.1多层变单层
l2.2主动变被动
l2.3银行反向保理产品依然不变
3.脱核不离核——脱核链贷
l3.1融资时点前置:合同签署阶段、订单执行阶段、货物到货阶段、对账阶段
l3.2额度测算模型:联合建模,多数据维度
l3.3交易执行监控:全流程持续监控
l3.4回款账户锁定:保证“自偿性”
4.国内信用证:借鸡生蛋,取“供应链金融平台之精华”,养育国内信用证市场
l4.1国内信用证产品与保理比较
l4.2国内信用证困境
l4.3线上化,专业化,集约化是唯一解题思路
5.跨行再保理:继票据转贴、国内证福费廷之后,信贷资产快速流转的第三选项
l解决银行保理产品的价格压力/实现中收